频闪光源控制器常用到飞拍要求的视觉应用中。下面是一些经验说明。
1、光源是一样的,但是光源控制器分普通控制器和频闪控制器。
2、频闪控制器点亮光源的时间是很短的,一般小于1ms。亮度是普通控制器的2-3倍,一般是2.5倍左右。
如下图:从外观上来看,频闪控制器跟一般控制器没什么不同。区别是瞬间大电流高亮度点亮光源。它不能常亮,这样光源寿命会大降。
3、光源点亮一般需要20us才能达到稳定亮度,所以相机在光源点亮20us之后才曝光拍照。光源是瞬时熄灭,时间us级别。
4、大恒的水星相机 滤波时间一般设置20us,防止触发信号干扰,误触发。延迟时间,根据需要设置(假设设置30us)。相机真正触发开始时间是滤波时间+延迟时间(20+30=50us)。时间精度也是us级别。
5、PLC的控制要比运动控制卡要好。
6、接线方法:
<1>、IO口接到光源控制器的输入触发IO口,输出IO口接相机触发口。相机和光源的同步可以由光源控制器来完成。也可以由相机本身来完成。
<2>、同一个IO分出两根线,一根线到光源控制器的输入触发IO口,一根线接到相机触发口。相机和光源的同步需要相机本身来完成。
1、相机滤波时间T(filter)。 大恒水星相机建议50us,滤波时间越长,滤除干扰,防止误触发拍照能力越强。
2、触发的脉冲宽度T(p)。大恒水星相机触发脉冲宽度至少要50us。
触发源的脉冲宽度总时间T=T(filter)+T(p)。
具体时间,需要实际测试情况来确定。
下面是一款频闪光源控制器的参数说明。
使用说明∶
1.错误指示灯:当负载超过额定值时,指示灯亮,提示错误。
2.内部/外部触发切换:操作"Ext/Int"按键,开关按下时切换至"Ext", 进入外触发模式;开关弹起时切换至"Int",进入内触发模式。
3.远程/本地切换:操作"Remote/Local"按键,开关按下时切换至"Remote", 进入串口控制模式;开关弹起时切换至"Local",进入本地面板/并口控制模式。
4.亮度调节方法:通过"Pulse Width"拨码开关设置脉宽,拨动"+/-"按键设置00-99的数值;通过"Control(%)"拨码开关设置脉宽比例,拨动"+/-"按键设置0-9的数值。通过改变脉冲时间来调节亮度,脉冲时间越大亮度越大, 反之,脉冲时间越小亮度越小。
脉冲时间计算公式:时间=脉宽×10usXControl(%)(10%~100%)。
例如:脉宽设置为65,脉宽比例设置0,计算为65×10us×10%=65us
操作说明:
在"Local"控制模式下,将"External Control"端口中的22脚接地后, 外部控制端口可实现外部编码输入控制亮度,此时,控制器面板亮度控制无效。
外部编码控制亮度设置,例如L1通道
另外,勇哥再谈一下飞拍的相机选型要注意的地方:
某系统的拍摄精度是0.1mm/像素,相机曝光时间是1/2000秒,拍摄物体运动速度是10mm/s, 这样目标在曝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是0.005mm<<0.1mm,因此可以用该系统拍摄。 0.1mm/像素的精度, 曝光时间1/2000秒=0.0005S=0.5us; 拍摄物体运动速度是10mm/s*0.0005=0.005mm 0.005mm<<0.1mm/像素的精度。 总结起来,一般情况下就是保证: 物体运动速度Vp 曝光时间Ts<允许最长拖影S单位系统精度 因此对于运动速度比较快的物体拍照,为了防止长的拖影就需要极短的曝光时间, 会选用较好的CCD相机(如MV-VD078SC),因为通常的CCD相机感光比较好,可以实现短时间曝光, 但并不是说必须使用CCD相机,如果光轴很强且速度不是很快, 可以是用CMOS相机,(全局曝光)有的CMOS相机是帧曝光的(如MV-VD040SC),总体感光效果也比较好, 也是拍摄运动物体的比较好的选择,具体怎么选择按上面量化要求即可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:hackpig
来源:www.skcircle.com
版权声明: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