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哥注:
此君的看法还是蛮有见地,特收录供大家共勉。
先来看下《天龙八部》第39章——“解不了,名缰系嗔贪”——中几段描写大轮明王鸠摩智的文字,它给出了程序员如何不被淘汰的答案。
鸠摩智道:“方丈要小僧主持公道,分辨是非,那是万万不敢。 只是小僧适才在山门外听到玄生大师和哲罗星大师讲论武功,颇觉两位均有不是之处。” 群僧都是一凛,均想:“此人口气好大。”玄生道:“敬请国师指点开示。” 鸠摩智微微一笑,说道:“哲罗星师兄适才质询大师,言下之意似乎是说,少林派有七十二门绝 技,未必有人每一门都能精通,此言错矣。大师以为摩诃指、般若掌 、大金刚拳是少林派秘 传,除了贵派嫡传弟子之外,旁人便不会知晓,否则定是从贵派偷学而得,这句话却也不对。” 他这番话连责二人之非,群僧只听得面面相觑,不知他其意何指。 玄生朗声道:“据国师所言,有人以一身而能兼通敝派七十二门绝技?”鸠摩智点头道:“不 错!”玄生道:“敢问国师,这位大英雄是谁?”鸠摩智道:“殊不敢当。”玄生变色道:“便 是国师?”鸠摩智点头合十,神情肃穆,道:“正是。” 这两字一出,群僧尽皆变色,均想:“此人大言炎炎 ,一至于此,莫非是疯了?” 少林七十二门绝技有的专练下盘,有的专练轻功,有的以拳掌见长,有的以暗器取胜,或刀或 棒,每一门各有各的特长,使剑者不能使禅杖,擅大力神拳者不能收发暗器。虽有人同精五六门 绝技,那也是以互相并不抵触为限。玄生与波罗星 都练了般若掌、摩诃指、大金刚拳 三门功 夫,那均是手上的功夫。故老相传,上代高僧之中曾有人兼通一十三门绝技,号称“十三绝神 僧”,少林寺建寺数百年,只此一人而已。少林诸高僧固所深知,神山、道清 等也皆洞晓。要 说一身兼擅七十二绝技 ,自是欺人之谈。 少林七十二门绝技之中,更有十三四门异常难练,纵是天资极高之人,毕生苦修一门,也未必一 定能够练成。此时少林全寺僧众千余人,以千余僧众所会者合并,七十二绝技也数不周全。眼看 鸠摩智不过四十来岁年纪,就说每年能成一项绝技,一出娘胎算起,那也得七十二年功夫,这七 十二项绝技每一项都是艰深繁复之极,难道他竟能在一年之中练成数种? 玄生心中暗暗冷笑,脸上仍不脱恭谨之色,说道:“国师并非我少林派中人,然则摩诃指、般若 掌、大金刚拳等几项功夫,却也精通么?” 鸠摩智微笑道:“不敢,还请玄生大师指教。”身形略侧,左掌突然平举,右拳呼的一声直击而 出,如来佛座前一口烧香的铜鼎受到拳劲,镗的一声,跳了起来,正是大金刚拳法中的一招“洛 钟东应 ”。拳不着鼎而铜鼎发声,还不算如何艰难,这一拳明明是向前击出,铜鼎却向上跳, 可见拳力之巧,实已深得“大金刚拳”的秘要。 鸠摩智不等铜鼎落下,左手反拍出一掌,姿势正是般若掌中的一招“慑伏外道”,铜鼎在空中转 了半个圈子,拍的一声,有什么东西落下来,只是鼎中有许多香灰跟着散开,烟雾弥漫,一时看 不清是什么物件。其时“洛钟东应”这一招余力已尽,铜鼎急速落下,鸠摩智伸出大拇指向前一 捺,一股凌厉的指力射将过去,铜鼎突然向左移开了半尺。鸠摩智连捺三下,铜鼎移开了一尺又 半,这才落地。 少林众高僧心下叹服,知他这三捺看似平凡无奇,其中所蕴蓄的功力实已到了超凡入圣的境地, 正是摩诃指的正宗招数,叫做“三入地狱”。那是说修习这三捺时用功之苦,每捺一下,便如入 了一次地狱一般。 香灰渐渐散落,露出地下一块手掌大的物事来,众僧一看,不禁都惊叫一声,那物事是一只黄铜 手掌,五指宛然,掌缘闪闪生光,灿烂如金,掌背却呈灰绿色。 鸠摩智袍袖一拂,笑道:“这‘袈裟伏魔功 ’练得不精之处,还请方丈师兄指点。”一句话方 罢,他身前七尺外的那口铜鼎 竟如活了一般,忽然连打几个转,转定之后,本来向内的一侧转 而向外,但见鼎身正中剜去了一只手掌之形,割口处也是黄光灿然。辈份较低的群僧这才明白, 鸠摩智适才使到般若掌中“慑伏外道”那一招之时,掌力有如宝刀利刃,竟在鼎上割下了手掌般 的一块。 玄生见他这三下出手,无不远胜于己,霎时间心丧若死: “只怕这位神僧所言不错,我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确是传自天竺,他从原地习得秘奥,以致比我 中土高明得多。”当即合十躬身,说道:“国师神技,令小僧大开眼界,佩服,佩服!” 鸠摩智最后所使的“袈裟伏魔功”,玄慈方丈毕生在这门武功上花的时日着实不少,以致颇误禅 学进修,有时着实后悔,觉得为了一拂之纯,穷年累月的练将下去,实甚无谓。但想到自己这门 袖功足可独步天下,也觉自慰,此刻一见鸠摩智随意拂袖,潇洒自在,而口中谈笑,袍袖已动, 竟不怕发声而泄了真气,更非自己所能,不由得百感交集。 霎时之间,大殿上寂静无声,人人均为鸠摩智的绝世神功所镇慑。
对鸠摩智来讲,少林七十二绝技是外在的技术形式,小无相功是内在的基础素养和能力。一旦你找到了类似小无相功这样不变的核心素养,通过有意识的练习让自己具备,就可以增强技术适应性,应对技术的变化,更快的完成角色转变。
为此我画了一张开发者的能力金字塔图:
在这张图中,开发框架和编程语言,都是相对变化较快的,不太容易迁移的,但是,更底下的,诸如算法、设计模式等开发素养,以及复盘、激励、反馈、任务分解等基础能力,则是稳定的,很容易迁移的。
做开发工作几年后,应该有意发展这些更基础、更易迁移的素养和能力,这样一方面可以以不变应万变,更好的学习新技术,更好的应用新技术解决问题,另一方面,也可以在必要时走向管理岗位,管理角色更耐衰老一些。

